古代百姓的生活,始终环绕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氛围当中。不论是先秦时代,还是秦朝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下,统治者普遍主导的盐铁官营制度。由于食盐对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和普遍使用性,在食盐的管控当中,食盐专营获得的钱财是许多时期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。
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有关食盐的生产、运输、销售环节、统治阶层、食盐经销商、普通的盐民在这些环节中所占的地位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食盐的专营制度作为古代长期的经济制度,在不同时代的政策转变,对老百姓会㊣产生不同的影响。
食用盐是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,受限于古代的生产条件,食盐的生产局限在海盐、盐井和盐湖等有这些生态资源的地区,因此非常容易形成垄断。古代的统治阶级从管仲“官山海”政策开始,就将食㊣盐的专卖权牢牢把握在自㊣己手上,贩卖食盐产生的盐税就成为国家最为稳定的财政收入之一。
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,不同时期官盐政策的变化,又会不同程度的让商贩参与进来。作为具有经济属性的生活必需品,食盐在乱世都可以当作货币进行使用,因此掌✅控食盐对于统治阶级尤为重要,所以不论何时,民营基本都是依附㊣于官营。
中国古代最早的食㊣盐专营,最早记录于春秋时期的齐国。齐桓公在登上王位后,励精图治,誓要称霸于诸侯,帮助他的管仲,为了能在礼✅崩乐坏的时代,使齐国强大起来,改革是势在必行的。管仲在齐国的改革中,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食盐改革。
管仲主张齐国是海滨产盐的国家,可以计口售盐,专营山海资源。食盐国家运营以后,齐国每年可多获利数千万钱。
在汉武帝时期,经过汉初六十年的恢复后,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长期的打击。战争打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,所需银钱何止亿万。在桑弘羊的建议下,武帝改变盐业政策,将食盐的生产经营收归国有,有效的扭转了因战争所造成的财政苦难。
食盐在古代大多数时候都属于战略物资,是受国家管㊣控的。因此生✅产食盐的盐户和其他小手工业者有所不同,他们会有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身份户籍,是不能随意转换成别的行业的工人,因此某种程度上也失去了一定的人身自由。
产生食盐需要专业的工具和生产原料,这些都是需㊣要官府专业配与的,产出的食盐也必须要上交官府的,因此食盐受到特殊的保护,除了官方认定✅生产盐户✅外,其他人一律不准染指,官府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,垄断了食✅盐的生产和销售。
古代食盐的民营依附于食盐专营制之下,统治阶级掌控着食盐的生产,只是㊣将销售环节让利于民,交给商人进行贩卖。在最早㊣的时候,食用盐的生产和销售都是由民间自行完成的,在统治者察觉到贩卖食盐里面的商机后,同时也看出食盐作为必需品的特点氯化钙的用途和作用,就将食盐的生产销售变为了官方专营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统治阶层感到操控食盐销㊣售,不太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,就会改变专营权利的经㊣营方式。
官府将食盐以极低的价格㊣操控在官府手中,然后以相对较贵的价格售卖给商贩,再有商贩将食盐运送到国内各地实现销售并盈利。这是㊣在官府专营制下的民营,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,一些商贩依靠采买贩卖食盐积累了财富。
商贩贩卖食盐,获得了极大的收益,很多时候,盐商就垄断了下游食盐流㊣通的全部程序,由于信息的不对称,通过抬高售✅价,盘剥每一个食用盐购买者,以获得高额的商业利润。利用这些钱过着奢靡的生活,很容易就会产生,政治腐败且黑暗。
尤其在清朝后期,这样的恶性循环,使得盐商贿赂皇家,上缴供奉,皇家实现奢靡生活所需的财富,都是这样从百姓身上取得。
盐在古代㊣中国,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战略物资。从管仲官山海开始,古代的统治者们,都会对食盐进行严格的管控,但是不同的时期,受到当政者的施政✅理念和时代特点的影响,食盐行业会有不同程度的改革,民间商贩会不㊣同程度的进入食㊣盐行业。纵观整个历史的进程,对食盐的整体掌握程度,也能侧面说明对统治者对整个国家的掌控程度。
西汉建㊣国以后,受到㊣秦末天下大乱的影响,社会凋敝,农业生产破坏严重,汉高祖以及汉初几代㊣的统治者,与民更始,实施修养生息的无为之治。作为百姓㊣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用盐,当时的官府并没有强制官营,很大程度上,还是民营为主。
汉武帝时期,国家实力增长,府库充盈。汉武帝在经济实力的加持✅下,开始了对北方匈奴的持续打击,兵马未动粮草先行;持续的战争基本掏空了㊣汉初几十年的积累,为了增加当时的财政收入。
御史大夫张汤向武帝提出了盐铁官营的建议。经过数年的规划,盐铁官营的推行举措得当,得到了部分商人的支持,取得㊣了很高的成效。
西汉末年,盐铁官营的政策,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危机,因此,在东汉初年,光武帝废除了盐铁官营的制度。直到汉章帝时,为了解决㊣中央政府遇到的财政困难,才重新开始实施盐铁官营,汉朝时期,食用盐的官营与民营是长期反复斗争的。
唐朝是中国古代又一个强盛的朝代,官营盐业的税收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整体财政收入。长期的官营食盐,不免会让许多官✅员㊣走上贪腐的㊣道路,加上效率低下,利润可观,让许多人走上贩卖私盐的道路。
唐朝的官盐营业,始自颜真卿,将他任职的区域内食盐全部收购起来,统一售卖以资军费。各地的节度使纷纷效仿,成为唐朝抵抗安史之乱的重要经费。垄断会造成内部的争权夺利,从而也促进了私盐的发展,埋下了祸乱的根源。
安史之乱㊣后,在刘晏的主持之下,唐朝改革了官营盐制,开始推行榷盐制,将政府运营销售的制度改为代理专卖的制度;所有生产的食盐,政府统一收购,严禁私自卖给商人,政府✅在盐场转㊣卖给盐商,商人买卖官盐,可以自㊣主销售,不受限制。唐朝的民营食盐严重依附官营的且方式新颖的新型关系。
长期的官营食㊣盐,必然造成内部的腐败,唐朝末年,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,走投无路的百姓,纷纷加入到一些私盐贩子的身边,成为他们反抗朝廷的力量,积极参与唐朝的割据争斗,有效的推动了唐朝的灭亡。
明清时期,作为古代✅中国封建制度的顶峰。手工业的空前发展,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,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变革,食盐运营的✅改变是重要的经济领域改革。
明朝社会的食盐运营,主要是解决✅北方九边重㊣镇的军㊣费问题,明朝由于中后期实施相对封闭的海禁政策,对外贸易相对不是很频繁,为了解决军费开支,相对富裕的盐商是重要金主。明朝政府实施了开中盐法,用食盐的经营特权换取了巨大的盐商资金。
清代建立以后,基本上继承明朝的盐业政策,但也加强了制度建设,在盐商中㊣选择实力较强的,扶植成为总代理商,这些总代理商㊣则是依附皇权,通过捐输的方式获得皇权阶层的庇护。各级代理✅商,手持朝廷开具的官方盐引在全国进行食盐销售活动;官督商销的模式成为明清时期食盐行业的主要运营方式。
明清时代,食盐行业另外一个重要的制度就是,盐务机构和盐官的设置更加完善,盐业制度更加官僚化和专制化。
食盐官营制度在于利用垄断来盈利,成为古代封建王朝解决财政危机的重要手段;用政治手段进行经济垄断,为中央✅集权积聚力量。食盐行业的垄断制约了商品自由经济的发展,统治阶级也在不断地探索中,改革着食盐行业的运营制度。
从开始的直接官方✅运营,到后来的逐渐变为官督商营,随着政治环境的不断变换,食盐行业的官营与民营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。但无论什么时期,古代中国,由于食盐行业的暴利,导致不论什么时代,都有着无数的✅人冒着生命危险,进行私盐贩卖的活动。说明政策的影响,只是官营与民营关系的表象,长期的㊣经济利益博弈才是真正影响官营与民营关系的根本因素。